【食譜|「蘿蔔燉牛筋」等待的美味】
幾點幾分,我在某某地方等你。
這種約定方式對年輕一輩來說很陌生吧。行動電話尚未問世的時候,人們都是這麼約見面的。即便清楚約定好時間,也常常有自己早到或對方晚到的情況發生,於是大部分的人都很習慣等待。我曾經在火車站前等朋友三個小時,因為聯絡不到,只好繼續在約定地點等下去,回想起來,那真是個鍛鍊耐心與腳力的年代。
等待的期間,心情從焦躁到不安演變成怒氣,然後怒氣又轉為賭氣(雖然想轉身離去,但更想等到對方出現痛罵他一頓),等對方趕來以後,怒氣卻又煙消雲散地回到原本赴約的欣喜。如果等的是戀人,各種情緒轉折更是放大數倍,有時還能為戀心加溫。現在生活中還願意等待的似乎只剩下食物了,要排隊才能吃到的店家,或者是花時間燉煮的料理。等待過程中,腦海不斷想像待會吃到的料理將會有多美味,於是,本來就已經餓著的肚皮更是前胸貼後背。
除了味覺、嗅覺、觸覺外,能讓食物更加美味加倍的便是想像力。當然,有時也會在腦海奔馳過頭,結果實際品嘗到卻覺得失望的情況。但是「燉牛筋」絕對不會出錯!無論是關東煮的清淡風味;抑或是添加辣味噌的濃郁風味;又或者像這道做成台式醬油味。即便調味不精準,只要花時間慢慢燉,燉到牛筋不成形,滿滿的膠質在舌尖化開保證好吃。
因為,時間是最好的調味料。
#詳細做法在照片